我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我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做到授人以鱼,这里就很好理解而且很容易。给予对方最直接的方式,让对方满足于一时需要,不管是出于任何想法下,同情也好,回馈也罢,简单而又直接,但却解决不了根本。而做到授人以渔则比较困难。这是给予对方自力更生的信念和办法,是一个长期解决问题的手段,不仅满足于当前,更能持续性的满足于以后的需求。当然,授之以渔不仅是浪费时间精力的事,在当代社会中更是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和利益冲突,所以通常很少人会做到这一点。
小苏认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两千多年的古人已有如此思想和胸襟,直至今日仍然是值得我们遵循和效仿的至理。而
苏蟹阁为何“授人以谢不如授人以蟹”呢?顾名思义其含义即是:给人说声谢谢不如给人些许螃蟹。这谢谢怎么会和螃蟹扯上关系呢?说起来要从我国深邃文化中找起,今天小苏就带您大话五千年文明,看看苏蟹阁是如何“授人以谢不如授人以蟹”。
说起感谢,那就不得不提我们这讲究的礼文化了。咱们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礼记》中有句经典名言,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意思就是说,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这中间真是包罗万象了,别说礼文化,都上升到了道理范畴。当然,不管是礼文化,还是道理标准,他们有个共同的出发点的,就是和谐稳定,仁治天下。所以总结出来就是大家都想要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中生存,就要心中有善念仁意,这样大家会和谐相处,自然就彼此开心的生活了。
感谢说了,那螃蟹呢?早在大禹治水之时,壮士巴解尝蟹。你别说这一尝连蟹的名字也给吃了出来,巴解吃夹人虫,解虫——蟹。后来人们还整出个俗语:“第一个吃螃蟹的”。尝完以后,那个味道真是香极了!正因如此,以后螃蟹就顺利成章的成为我国餐饮文化中美食菜谱里重要一员了。其味美的特点可谓流芳百世,古代文人骚客品蟹后挥墨赋诗者更不胜枚举。而我国宴席上的常客——中华绒螯蟹(俗称:
大闸蟹),更是以其营养丰富,肉美味鲜而闻名于世。
现在,小苏觉得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授人以谢不如授人以蟹”,其实正是把内心的那种真挚深刻的感谢之情用最美味的大闸蟹来表达出来。就像苏蟹阁秉承的尚礼原则——“心之诚,礼之重;情之深,礼之浓。”一样。给人一句感谢,为何不用实际的行动,花费些许时间和资源去让这一句完全可以不用说出口的谢谢,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呢?